昙花:附生肉质灌木,高2至6米,老茎圆柱状,木质化。
分枝多数,叶状侧扁,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边缘波状或具深圆齿,基部急尖、短渐尖或渐狭成柄状,深绿色,无毛,中肋粗大,老株分枝产生气根。
花单生于枝侧的小窠,漏斗状,于夜间开放,芳香,长25至30厘米,直径10至12厘米;花托绿色,略具角,被三角形短鳞片;瓣状花被片白色,倒卵状披针形至倒卵形,长7至10厘米,宽3至
4.5厘米,边缘全缘或啮蚀状。
浆果长球形,具纵棱脊,无毛,紫红色。
种子多数,卵状肾形,亮黑色,具皱纹,无毛。
生长地海拔1000至1200米。
昙花享有“月下美人”之誉。
当花渐渐展开后,过1至2小时又慢慢地枯萎了,整个过程仅4个小时左右。
故有“昙花一现”之说。
昙花的枯萎过程并不像一般植物那样缓慢。它的花期只有短暂的几个小时,之后就会开始萎缩,逐渐变为枯黄色,并最终脱落。
这一过程似乎很突然,但实际上是因为昙花种子在枯萎时已经开始准备下一次的开花,所以我们能看到的昙花仅是一个短暂的花期,而整个生命周期却是一个长久的过程。昙花凋萎的样子是既美丽又令人唏嘘的,它短暂的花期和快速的枯萎,反映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。